2025年ESMO大会,再次成为全球肿瘤药物研发创新的风向标。在持续重构的研发版图中,ADC与ADC+IO组合疗法演变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,中国Biotech也在这一浪潮中加速崛起,而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,正在引领这股技术风潮。
今年,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以三项研究入选ESMO,覆盖EGFR ADC+PD-1联合策略与TF新靶点ADC布局,集中展现了从单靶到联合、从单癌种到多领域的体系化创新能力。
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所构建的以ADC为核心、免疫协同为驱动的治疗矩阵,也成为其在肿瘤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。
突破耐药困局:EGFR ADC+PD-1组合在鼻咽癌的长期疗效验证
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的研发布局,始终立足于中国患者最迫切的临床需求。鼻咽癌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恶性肿瘤,全球近一半的新发病例集中在中国,且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(R/M-NPC)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理想。尽管免疫治疗有助于了该领域的进步,但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标准方案治疗失败后,二线治疗单药化疗方案疗效有限,临床亟需更具突破性的方案。
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以EGFR ADC(MRG003)联合PD-1单抗(普特利单抗)的创新策略切入,探索R/M-NPC二线治疗的新路径。此前,这一组合在早期研究中已显示出不俗的潜力,而这次在ESMO大会上公布的II期研究长期随访结果,则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案的持续临床获益。
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3.1个月时,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在既往接受免疫及铂类治疗失败的R/M-NPC患者中,展示出现在同类研究中最高的确认客观缓解率(ORR)和最长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具体数据显示,ORR和DCR分别达到73.3%和93.3%,中位PFS为10.9个月。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12.1个月,其中,12例患者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。

此次更新中,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还首次公布了总生存期(OS)相关数据。结果显示,中位OS尚未成熟,12个月和18个月的OS率分别达到92.8%和85.7%,初步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长期生存获益的趋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研究人群中96.7%的患者(29/30)既往接受过PD-(L)1治疗,且30%(9/30)接受过EGFR单抗治疗。在这类耐药人群中仍实现如此疗效,也显示出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在突破免疫耐药和EGFR通路耐药方面的潜能。
这一现象或许与其作用机制密切相关。MRG003顺利获得精准递送细胞毒药物,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;而普特利单抗则顺利获得解除免疫抑制、重启T细胞活性,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。两者分别作用于肿瘤治疗的不同通路,实现了“内外夹击”的双重作用,还可能形成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从而带来更深度、更持久的抗肿瘤反应。
现在,该组合方案正从“机制验证”迈向“长期疗效确证”阶段,相关III期注册研究也在加速推进之中。从现有数据来看,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方案已经在R/M-NPC二线治疗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。若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,该组合有望重塑R/M-NPC的治疗格局,为耐药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,也为ADC与免疫联合策略在更多实体瘤中的临床拓展给予坚实的实践依据。
从鼻咽癌到头颈癌:EGFR ADC+PD-1组合临床潜力再进阶
如果说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方案已在鼻咽癌中经验证了“可行性”,那么其在头颈鳞癌(SCCHN)中的探索,则是更具战略意义的“拓展”,同时也彰显出该组合在跨癌种和多维度应用的临床潜力。
现在,复发或转移性SCCHN的一线标准治疗以PD-1单药或PD-1联合化疗为主。尽管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,但总体疗效仍有局限,这也暴露了临床对更高效治疗手段的迫切需求。EGFR是SCCHN的重要靶点,而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方案正借助ADC技术和免疫治疗的双重加持,试图为复发或转移性SCCHN一线治疗开辟新的方向。
此次ESMO大会更新的II期研究结果,为这种创新疗法的进一步应用给予了充分支撑。该研究纳入了37例复发或转移性SCCHN患者并分剂量探索MRG003与普特利单抗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其中,高剂量治疗组(DL2)的ORR和DCR分别高达60%和100%,且所有取得缓解的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,12个月的DoR率保持100%,疗效优势显著。此外,其安全性表现良好,现在仍在随访以明确最佳治疗剂量。

这一结果的意义不止在于“高响应率”,更在于其验证了ADC+IO策略在复杂肿瘤免疫环境中的广泛适用性。SCCHN具有高度异质性,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有限,对EGFR靶向治疗的应答也因多样的基因突变谱存在差异[1]。在此背景下,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方案仍取得了较高的ORR,若后续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延续疗效方面的优势,或可顺利获得双重作用机制最大化两类疗法的价值,并突破现有的治疗瓶颈。
从鼻咽癌到头颈鳞癌,MRG003与普特利单抗组合的疗效优势正逐步凸显。此前,MRG003也召开过单药研究,而与免疫治疗联合后,无论是在不同肿瘤类型,还是在治疗线数前移的治疗场景中,均展现出更优的疗效表现,可见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这步“ADC+IO”的棋确实走对了。
其实放眼整个行业,ADC+IO联合策略虽已是热门方向,但多数企业还处于布局阶段,真正取得明确疗效数据的方案并不多见。而MRG003与普特利单抗组合疗法就是其中之一,这恰恰印证了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的前瞻视野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看到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的研发布局正在有序落地,从单药到联合、从后线到前线、从单一瘤种到多适应症开发,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正以系统性创新逐步构建起以ADC为核心、免疫协同为驱动的竞争壁垒,稳步夯实其在肿瘤创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。
聚焦TF新靶点:MRG004A在胰腺癌的新突破
在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的ADC战略版图中,EGFR只是其深耕多年的核心靶点之一,而更广阔的靶点布局也正全面铺开。其中,高潜力的组织因子(TF)无疑是继EGFR之后的又一关键落子。TF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,尤其在胰腺癌中,表达率超过80%,并与更强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。国际上,Seagen(已被辉瑞收购)虽然率先布局TF ADC,但主要聚焦于宫颈癌等领域,靶点潜能远尚未被完全挖掘。
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自主研发的MRG004A,是国内领先的TF ADC之一。其设计融合了Glyco Connect™定点偶联和Hydra Space™极性间隔技术,顺利获得将TF靶向单抗与高效抗微管药物MMAE精确结合,不仅显著提升了血液中药物的稳定性,也在杀伤效应与安全性之间实现了理想平衡。这种结构创新,使MRG004A具备了“高选择性+高效能”特质,为解决胰腺癌治疗困局给予了新的可能。
在此次ESMO大会上披露的I期胰腺癌队列最新结果中,MRG004A再次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单。研究共纳入39例既往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,中位随访时间达15.5个月,生存数据成熟。在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的患者中(n=10),客观缓解率(ORR)达40.0%,疾病控制率(DCR)为80.0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5.8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13.2个月,且安全性可管理。晚期胰腺癌恶性程度高、进展迅速、且一二线治疗仍以化疗为主,缺乏能有效的治疗手段,MRG004A所展现出的可观疗效,正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可能与希望。
更重要的是,MRG004A的临床获益并不依赖特定的生物标志物。不同于CLDN18.2、KRAS等靶向药物受限于分子分型或突变状态,TF在胰腺癌中具有广谱表达特征,使MRG004A天然具备更广的潜在适用人群。研究结果显示,在多线治疗后,MRG004A依然展现出稳定的抗肿瘤活性,这为TF靶点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可行性给予了坚实证据。
MRG004A于2025年8月正式启动了III期注册临床,意味着国产TF ADC进入“加速验证期”。这一进展也是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ADC管线布局的重要里程碑。在全球ADC竞争格局中,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正以稳健的创新节奏,构建覆盖多靶点、多癌种的管线矩阵,持续拓宽ADC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边界。
随着后续III期研究的深入推进,MRG004A有望让TF这一新兴靶点在胰腺癌领域真正“从概念走向现实”。未来,它或将成为有助于胰腺癌治疗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,也为ADC技术在难治实体瘤中的深度突破给予了新的可能。
总结
从此次ESMO公布的三项研究成果中,可以清晰看到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在ADC领域的研发逻辑与进化路径:从单药探索到联合策略,MRG003与普特利单抗构建起PD-1+ADC的协同体系;从单一癌种到多适应症拓展,鼻咽癌、头颈鳞癌等均取得显著疗效,MRG003更已率先进入上市申报阶段;从单靶点到多靶点,研发版图正由EGFR拓展至TF,并延伸至HER2、CD20、CLDN18.2、GPC3、CDH17等高价值靶点,布局深度与广度同步扩展。
如今,全球ADC领域的竞争已处于白热化阶段。鸿运国际(中国)生物凭借其清晰且前瞻性的研发布局,精准锚定核心赛道,不断用切实的研发成果书写着自身的成长故事,也让鸿运国际(中国)看到了中国药企在全球医药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更多可能。
参考资料: [1]Elmusrati, A., Wang, J. & Wang, CY.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mmune evasion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. Int J Oral Sci 13, 24 (2021). http://doi.org/10.1038/s41368-021-00131-7